名人志

当代中国杰出的雕塑艺术家代表——吴为山

  今天名人百科为大家介绍的是当代中国杰出的雕塑艺术家代表——吴为山。1962年,吴为山出生于江苏书香世家,在兄弟姐妹七人中排行第五。水乡是他童年快乐的源泉,而家中所藏的古书插图和陶瓷器皿上的画作是他孩提时代的艺术启蒙。1969年,吴为山随父母下放农村,11岁时开始摸索写生,画身边熟识的老人。尽管当时传统文化不受重视,但父亲仍要求他每天早上背完一首古诗才能去上学。

吴为山

  恢复高考后,吴为山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立志学医,却在1978年、1979年连续两次以一分之差落榜。似是命中注定,第三年他因美术特长被无锡工艺美校录取,学习泥塑。吴为山还记得,当年父亲送他过长江到惠山脚下求学时,郑重写下一首诗:“求医失路笑难关,从艺有期莫等闲。坐井观天终是小,大江放眼快扬帆。”
  在吴为山塑的一个个时代坐标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他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所创作的大型雕塑。如今来到位于南京的纪念馆,这组史诗般的雕塑总能吸引每一位观众的目光,继而激起波澜起伏的情感交响。比如伫立在纪念馆门前那件11.5米高的雕像《家破人亡》,塑造了一位被凌辱悲痛至极的母亲,双手无力地托着死去的婴孩,仰天呼号。这是一位悲怆的母亲,也象征着受屈辱、被践踏的祖国母亲。
  “记住历史,而不是记住仇恨。”这是吴为山塑魂鉴史的立足点。这组雕塑表现苦难、控诉罪行,虽未出现一个侵略者的形象,但正义必胜的信念和呼唤和平的心声更为深入人心。
  除了在南京守护遇难同胞,这组雕塑也走进了纽约联合国总部、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韩国浦项美术馆、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等地,作品集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激发起人们珍爱和平的共同期望。正如吴为山所说:“我认为,雕塑不仅仅是在塑个体,实际上也是在塑历史、塑造一个时代、塑造一个民族。”
  回顾30年创作史,吴为山将自己的工作归为三个部分:一是塑饱含中国精神的人像;二是把这些代表中国精神的作品传播到世界上;三是开创写意雕塑之风。“它们紧密相连,无不展现中国人的形象和精神。20多年前费孝通先生曾对我说,人一生要做好一件事并不简单,你要塑造好一代人的精神面貌。从那时起,我就坚定了这个目标。”他说。
  典藏活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在雕塑家之外,吴为山更愿意称自己为“中国美术馆一号员工”。国家最高美术殿堂的“家底”如何?吴为山向记者公布了一组“大数据”:建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美术馆收藏古今中外各类美术作品11万余件,既有苏东坡、“扬州八怪”、“明四家”等的水墨画,也有大量现当代大家的精品,几乎每件都能称为“国宝”。
  吴为山在2014年底接棒馆长一职时就提出了“典藏活化”理念,并不遗余力进行推广。“典藏活化”,即“宝藏经典,活化精神”,在吴为山看来,经典文艺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及智慧,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承载着艺术家的追求和探索历程。要发挥经典的价值,首先要梳理,其次要活化。
  2015年,中国美术馆专门辟出一个展厅,定期梳理、展示这些“镇馆之宝”。当年9月,作为揭幕展的“明月入怀”展出了“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多幅精品,这也是这批距今500多年的画作首次走出画库集体亮相。
  由于展出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这个不足200平方米的展厅被亲切地称为“国宝厅”。不过晒国宝却并非易事,藏品梳理、体检、修复都是一道道难题。为让一度“压箱底”的国宝呈现完美的展示效果,吴为山还请来国外专家进驻馆内,耗费数月进行修复。
  “典藏活化”还包括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洋家底”。去年7月,由中国美术馆策划的“网红”展览“美美与共”,一举展出了61个国家的224件作品,时间横跨19世纪至今,使毕加索、达利、珂勒惠支、葛饰北斋等璀璨的名字首次集结与观众神交。令吴为山感到意外的是,该展览在短短十余天内迎来了11万余人次的参观者,逢周末,大家还在烈日下排起1公里多的长队。“艺术作品所展示的是全人类可以共享的情感、智慧和思想,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互动,不仅能汇聚成人类文明的美的河流,也在彼此的观照中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丰富自己。”吴为山说。
  时至今日,中国美术馆的“典藏活化系列展”已形成品牌,徐悲鸿、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等名家作品先后走出画库,展示空间也从“国宝厅”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甚至走出国门。令吴为山尤为感动的是,“典藏活化”催生出不少“爆款”展览。他笑言:“我欣赏人民大众追求美的那种热情,证明美术馆办的展览受到大家认可。”
  作为国家最高美术殿堂的掌门人,吴为山认为,国家美术馆既要重视弘扬经典作品,展示当下时代的精品力作,更要承担“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重任。他还率领团队探索线上美术馆、“大师讲大美”艺术讲堂、“为时代人物塑像”雕塑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将艺术创作与公共教育相融合,以“宝藏经典,活化精神”。